预制菜是“猪狗食”?
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近日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与俞敏洪、董宇辉谈到家乡美食时,称“你们吃的大路货,什么预制菜。你们知道什么是预制菜吗?”董宇辉回答:“制成的半熟食品”,王志纲接着说道:“那种我从来不吃,那是猪狗食。”
王志纲还表示,生活一定要懂得“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并称自己在中国吃东西,从来不吃连锁店,一旦连锁,就没有意义了。
一时间,王志纲的言论,快速登上热搜,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网友称“专家难得说了句良心话”、“预制菜有大量防腐剂,原材料不新鲜质量差”、“预制菜有很多添加剂,长期食用对身体不好”。
也有部分网友力挺预制菜,称“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平时没有时间去折腾自己在家做饭”、“没办法,现在除了火锅和私人小店,大部分都是预制菜”、“预制菜相比有些外卖干净,比自己做菜方便,很适合快节奏的年轻人……”
9月17日,智纲智库工作人员对外回应称,王志纲上述言论属于心直口快的个人发言,是作为一个美食家身份来说自己的感受,不针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个体。
当下,预制菜作为餐饮行业最大的风口,却在C端市场饱受消费者质疑。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品质升级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有54.5%的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遇到过预制菜产品质量问题,47.5%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产品口味还原度低,食用体验不及预期,这部分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味道(82.9%)、口感(73.9%)、色泽(58.9%)还原度较低。
中国菜品种类繁多,加工流程繁琐复杂,加工工艺耗时,标准化的预制菜在口味上难免缺失,不及消费者预期。
不好吃、不健康、缺乏营养成为消费者购买预制菜时的顾虑。此外,预制菜为了延长保质期,加入的食盐、油、糖的量较多,如果长期单纯食用预制菜,容易由于食盐、糖、油脂的摄入量超标,给身体增加患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尽管预制菜饱受人们质疑,但方便快捷仍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核心需求,近七成的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目的是节省时间,美味可口和价格实惠,则是次要目的。
多地出台相关行业标准
预制菜一头链接产地田头,一头链接市场餐桌,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地方政府、资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推动下,预制菜行业迎来了发展热潮。
但是在预制菜火热的发展背后,使用劣质食材、卫生不达标、包装不规范等情况也时有发生。预制菜行业的食品安全、行业标准以及监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密切关注。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目前预制菜行业标准缺失,整体定义不太明确,分类也不明确。而且预制菜经营单位良莠不齐,存在小、散、弱的状况。
要如何确保预制菜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菜品的安全和品质?
自2022年开始,全国已有多地率先发力,规划制定出台预制菜的相关行业标准,以解决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标准缺失等问题。
其中广东、山东、河南、广西等多地政府,都提出全面布局预制菜产业,通过制定出台预制菜发展规划、筹建预制菜产业园、成立发展联盟、推出预制菜产业基金等支持政策,推动预制菜产业落地和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2月份,山东率先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成为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组织。此后,由山东省饭店协会牵头、联合山东省内相关知名企业制定的山东省首个《预制菜通用设计实施指南》团体标准,于2021年5月17日在济南正式发布。
《预制菜通用设计实施指南》团体标准规范了预制菜术语和定义、基本类型、供应链协同设计、菜品研发设计、实施指南、餐余处置等重点方面的内容。标准提出了覆盖预制菜全产业链的技术指南,是构建预制菜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
3月份,广东省出台“预制菜十条”来为预制菜“保驾护航”,从产业发展、质量安全、品牌建设、要素保障各个方面,“预制菜十条”为广东预制菜产业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指引。
7月,广东省立项制定了《预制菜术语及分类要求》、《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预制菜冷链配送规范》、《预制菜感官评价规范》和《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指南》5项预制菜地方标准,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规范预制菜市场秩序。
此外,由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和头部餐饮企业代表共同制定的四项团体标准发布,分别为《预制菜》《轻食营养配餐设计指南》《工业化标准化中式高汤》和《工业化标准化中式浓汤》。
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制菜术语》、《预制菜分类》、《预制菜冷链配送操作规范》3项南宁市第一批地方标准。
在预制菜行业赛道不断扩容的同时,各种预制菜相关标准的出台正助力着市场不断规范自身的发展,预制菜行业在标准化的道路上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虽然预制菜的标准还在不断提高和规范当中,但是从更长远来看,预制菜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或将进一步整治目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