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今天站在餐饮的角度,审视当下的餐饮竞争与发展,会发现,在这句话里,有多种含义,多种启发,甚至代表了不同餐饮人的不同选择方向和机会。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告诉我们什么?
如果再加一个前后缀,可以变成这样的三段式结构:①做的更好②与其更好,不如不同③做的更好。下面我们拆解一下:
1、做的更好(内容上)
对于原先都达不到需求的,做好,是该情况下最重要的。 即对于保持落后状态的品类,第一需要的是把它做的更好。 而已经被重塑的品类,或者相对成熟的品类/业态,单一纬度的竞争已不再适用。
举例:不少餐饮人评价别的品牌时,不谈其他,只钻进产品的牛角尖里。如果不站在市场角度,仅以专家视角看好与坏,在产品上“更好”的努力,消费者一旦感知不到/不予认可,不仅建立不了优势,还容易落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2.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形式上)
为了不同,而不同,只在乎形式上的不同,并且一切为了形式而服务。 这样单纯做不同的案例,在这两年的餐饮界比比皆是,各路网红首当其冲。
如何能在短期内引爆?如何实现快速的成功?那就做一个意想不到的东西出来。
但是,脱离了价值创造的形式创新,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当“不同”没有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形式上的冲击带来的是一时震撼和打卡。复购率?完全没有。这一切来的快也去的快。
3.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价值上)
不是跟着别人的路走,而是思考如何创造不同的价值。 商业上的创新,很多与此相关。 就餐饮而言,更高效,更品质,更满足场景……某一个点的落后,都可能成为更好的切入点。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告诉我们什么?
关键还是回到消费者/购买者思维,而不是站在本位思维。回顾海底捞,会发现这样的思维。在一个必谈口味,甚至口味第一的品类,遵循人性和需求,发现一条新的路径,创造新价值。
我们有时无需在“更好”上走到极致,而更需要,在做的更好后,考虑如何做的不同,这个不同是对价值的洞察。
4.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做的更好(发展上)
想要自上而下地切入市场,切入品类。 首先要做的,就是有别于现在的方式,用差异化作为一把刀撕开品类的缺口。
不同了,然后呢?形式与内容断档,还是形式与内容匹配?
当“不同”被市场认可后,是只守住“不同”,还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去做的更好,保持进步?前者很快又被模仿者包抄,后者则是加固竞争力的过程。
进一步说,形式上的不同,需要价值上的不同相匹配,最终形成了综合体验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