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餐饮人抱怨生意难做,说人不好招,店不好开,顾客越来越不好伺候……都说这是餐饮最不好的一年谁说餐饮行业越努力越不赚钱【重庆火锅底料在

      |      2019-03-18 22:35:37
为什么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因为行业升级,竞争加剧,市场对于餐饮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餐饮老板思维不升级,行动不改变,逐渐的在经营中就会出现一些悖论。我来总结一下
 
追求服务品质与低人工成本投入的悖论  
个体餐饮店和品牌餐饮店相比,在就餐体验上相差甚远。影响就餐体验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人,品牌餐饮在员工待遇、员工福利、员工培训、工作环境等各方面都有着更好的优势。
比如海底捞的员工宿舍,不仅提供空调暖气电视上网,还给员工配备专门打扫卫生、换洗床单的服务人员,做到了星级服务的标准,在业界为人津津乐道。同时,品牌餐饮店也会给员工提供更大的晋升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平台,所以对优秀的人才有强大的吸引力。
餐饮的人才分布是漏斗状的,连锁品牌们就像一个个筛子,把人才筛选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可供小餐饮店选择的寥寥无几。再加上现在创业浪潮的影响,稍有点经验有点能力的人都自己出去创业当老板了,真正留给餐饮老板们可供选择的资源少之又少。所以,现在小餐饮老板们已经没有选人的权利了,只有被选的份。
 
在这种情况下,小餐饮店想招聘到更加优秀的人才,或者想培训更优秀的人,都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成本的增加又会直接影响到收益,小餐饮店本身利润就很薄,花高薪去招人,对很多老板来说都是不太现实的。
 
结果就是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连锁店能吸纳优秀的人才,生意越做越好,规模越做越大。反之,小餐饮老板只会感觉到形势越来越不好,生意越做越艰难。
 
对个体餐饮老板来说,对服务品质的追求与低人工成本投入之间就出现了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怎么解决?
 
首先,要掌握人员招聘的技巧以及用人的技巧 。
 
其次,以合伙制代替雇佣制。餐饮已经逐步进入了合伙人时代,就连西贝这样的大餐饮公司都已经开始将红利分给员工,鼓励员工去创业了。对小餐饮老板来说,依赖雇佣关系去招人将会越来越难。那么不妨换个思维,努力将员工发展成为合伙人,以此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再次,用标准化降低人工成本。努力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标准化程度高了,对于核心技术人才的依赖性就会降低。以后餐饮的趋势是去厨师化,这也是降低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追求产品品质与低价销售的悖论  
说完了服务,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产品了。最近外婆家的厨房安全事件又将餐饮食品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每当这样的事件发生,公众都会产生同样的质疑:像海底捞、外婆家这样的企业都不安全了,那么小餐馆的饭还能吃吗?
 
为什么会这样质疑?因为大企业进货渠道更正规,操作流程更规范,监管力度更大,依然会出现这种问题。小餐饮店这些都没有,东西又卖的便宜,质量能有保障吗?所以现在有钱人都以不吃路边摊来标榜自己的身份,更有钱的人则是用吃野菜来凸显自己的贵族气质。
 
大餐饮有着规模优势,但是也有着管控难你的弊端。对小餐饮老板来说,在品质上多下功夫才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比如在西安,纵使魏家凉皮已经人尽皆知了,依然抵挡不了很多老牌肉夹馍店的异常火爆,因为人家馍是现烤的,肉是老汤卤的,有锅气,有食物的灵魂在里边。
 
追求品质说得文雅一点就是匠心。用心做美食,让产品更有温度。
 
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是,小餐饮老板们大多还在忙于打价格战。消费升级,升级了更好的包装,更好的环境,更美的设计,还要再加上各种大额的促销活动。想想餐饮的毛利底线和净利底线,产品品质与低价之间的悖论就凸显出来了。
 
这一现象在外卖行业尤其突出。连外国人都搞不懂中国,为什么坐在家里点外卖,那么贵的包装,专人给送上门,还有各种赠品,价格竟然比去店里吃便宜?这可能是连经济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这一悖论怎么解决?
 
首先,要改变惯性思维。不要一提到品质就想到好吃,一说到搞活动就是降价促销。做了很多空洞的口号和无聊的海报,到最后还是get不到顾客的痛点。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吃饭都是冲着便宜去的,顾客想要的可能只是健康和好吃。
 
其次,低价不是唯一吸引人的方式。好的产品不需要降价也可以吸引到别人,关键在于表达。很多小吃都有专属的典故和故事,比如过桥米线,老婆饼,以及东坡肉等。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故事,那也可以自己打造一个故事出来,比如讲食材故事,讲创业故事等。
 
再次,要努力去主导竞争,而不是跟随竞争。 在低价竞争面前,要努力做好自己,要对自己的产品有自信,要相信好东西最终会被市场认可。给自己一点点时间,去努力做出不一样。
 
想做好营销与低成本投入的悖论
在看到很多连锁品牌重金投入做营销的时候,很多餐饮老板都会感慨,等我们做到那么大的时候,我们也砸钱做营销。这也是一个悖论,宣传营销和做大做强的先后关系。
 
其实大部分老板都明白营销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小餐饮店都没有专门的营销预算。小餐饮店有的只是美团上的优惠,以及店里开业时的打折活动。大一点的店面在节假日可能还会做一点促销,在店门口贴个海报。真正能把营销重视起来,并且能够认真做好的店少之又少。
 
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店能够成为人气爆满的网红店,但是在营销投入上又是极度节俭。节日活动,随便想个活动凑个热闹;粉丝社群,随便拉几个人扔两个红包;线下活动,遇到节日就贴个海报……很多老板一谈到营销费用,都会给出一个无力反驳的理由:与其花那么多钱做营销做策划,不如让利给顾客,让顾客吃好喝好。
 
话虽如此,一味的让利并不是长久发展之计,生意人的核心目的就是赚钱,一切赔钱赚吆喝的事情都是耍流氓。更何况,那些说让利给消费者的老板们,真的做到让利给顾客了吗?
 
餐饮赚钱的核心就四个字:开源节流。开源就是营销宣传,想方设法让更多人进来。节流就是做好产品和服务优化,优化成本结构。这个节是节约,不是节省,更不是节制。
 
营销投入的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投入。大部分人做不好营销,主要是缺乏营销思维。营销不是宣传,宣传是看得见的功利性很强的立竿就要见影的推广,营销却是看不见摸不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改变。宣传解决的是当下,营销解决的是长远。营销思维的养成,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理论学习和日复一日的实践验证的。
 
这个悖论怎么解决?
 
1.要重视营销。 学习营销相关的知识,将理论勇于实践。营销的重要性说起来都知道,到了真正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所以,要多学习,多研究,将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
 
2.要培养营销思维,不要将营销搞成促销 。不要提到营销就是打折,打折只是促销的一种。要提高自己的营销思维,做好日常的细节,让营销贯穿店面经营的方方面面。
 
3.要让自己的营销有意义。 明确自己做营销的目的,不要为了搞营销而营销,最后搞一场自杀式的营销出来。
 
 
情怀创业与残酷市场竞争之间的悖论
有很多佛系的创业者,一开始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家深夜食堂一样的小店,做自己喜欢的美食,给喜欢这家店的食客吃。或者开一家咖啡馆,或者开一间书吧,给都市里所有流浪的人一个归属。
 
创业的这几年里,遇到了很多年轻人怀揣着梦想进入餐饮行业,然后带着满满的失落离开。因为现实总是残酷的,因为房租不会因为情怀而打折。
 
想做一家有情怀的温馨的小店,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之间,又是一个悖论。因为情怀是主观的,市场却是客观的,很多人创业伊始,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又不做市场调研,拼着一腔热血就扎进餐饮行业,把整个行业搅得天翻地覆,最后自己铩羽而归。
 
网络统计数据表明,现在餐饮店的平均寿命越来越短,关店率越来越高,看似市场竞争太残酷,其实是这个行业的玩家太胆大。
 
这个悖论怎么解决?
 
首先,在创业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客观去看待创业这件事。
 
其次,创业选项目时要和别人沟通,尤其是做这一行比较有经验的前辈,要相信经验的力量,不要总觉得自己的创意天下无敌,自己的初心能感动天地。
 
再次,不要去过几家网红店,就觉得开店当老板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干餐饮其实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想做品牌与缺乏发展眼光之间的悖论
很多做餐饮的人梦想都是想做自己的品牌,到最后只是拥有了一块自己的招牌。招牌和品牌的区别,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顾客因为看到你,所以选择你,就是招牌;顾客因为想到你,所以选择你,这就是品牌 。简单的说,品牌就是要占领顾客心智。
 
有的老板开了很多店就以为自己有了品牌,想要疯狂扩张结果半路夭折了。还有一些老板只开了几家店就拿到了大笔的融资,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做品牌要用长线思维,不止要考虑单店盈利,还要考虑长久的发展。做品牌在前期投入会比较大,因为从一开始就要做多方面的工作。既要想法设法增加曝光,同时又要努力维护好口碑。既要努力保持品牌的固有形象,又要不断改良和创新,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很多人只看到一个成熟的品牌的轻松赚钱,却看不到老板最初的坚持和辛酸。
 
比如西安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外卖面食品牌,很多人在它火爆以后都争相模仿,最后基本上都偃旗息鼓了。因为这些人都没有看到这个老板在做这个品牌最初时的努力,产品一次次的迭代,刚开始赔钱赚吆喝式的营销,以及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有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
 
想做品牌又不想做长线投入,这是不少餐饮老板存在的一个悖论。发展就意味着可能要牺牲一部分眼前利益,去换取更长久的利益。如果想做品牌却又缺乏发展的眼光,那么这事就很难长久。
 
这个悖论怎么解决?
 
1.做餐饮重在坚持。 很多品牌都是靠着日积月累的口碑,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起来的。欲速则不达,很多人急于求成,总想着一夜之间推起来一个网红品牌,却不知古人云“眼见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餐饮人一定要不忘初心,很多人的失败就在于做着做着就忘记了初心。